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来了!金融单位速来get这些个人信息保护知识点 返回
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来了!金融单位速来get这些个人信息保护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0-06-02 打印 字号:


近年来,银行泄露客户隐私的事件频发,引发大众对于银行隐私保护的关注与担忧。

而从被爆出的众多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类似的信息泄露事件中都会有一个甚至多个特定人物参与其中,那就是银行内部员工

近期,江苏淮安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案,涉案金额2000多万元,共抓获26名嫌疑人。其中一名嫌疑人系建设银行员工,一年黑色收入超30万元。

此前,演员池子在微博怒斥中信银行泄露其个人账户流水,中信银行紧急致歉,并称已对相关员工做出处分。

今年3月,建设余姚城建支行原行长沈某某,将多条客户的财产信息泄漏给他人,用于招揽业务。被判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处有期徒刑3年。









银行内部员工成为信息贩卖黑色产业链的源头。

个人金融信息安全频繁暴雷,呼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


今年两会期间, #加快推进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建议对个人信息进行分类分级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法将制定# 等热点议题,也体现了我国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视。

万众期待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终于要来了!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中明确指出,个人信息保护法已形成草案稿,将根据各方面意见进一步完善后,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安排,争取及早将法律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近些年来,从国家法律法规到行业规范层面,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制度正不断完善,内容向实际场景逐步细化落实,越来越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金融行业


2020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领域的行业推荐性标准JR/T 0171-2020《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提出了客户个人金融信息分类标准,围绕个人金融信息全生命周期,从安全技术要求、安全运行要求安全管理要求三个方面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提出了要求。

依据信息遭受未经授权的查看或未经授权的变更后所产生的影响和危害,按照信息的敏感程度从高到低分为C3、C2、C1三个类别。

具体内容详见下表:




其中,C3类别加入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体现了目前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被广泛运用于实际金融支付场景的这一背景。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进入个人隐私信息的重点保护范围。

同时,信息分类应该依据具体的场景进行分析,《规范》指出,同一信息在不同服务场景中可能处于不同的级别


安全技术要求-重点内容


安全技术要求重点内容

《规范》将个人金融信息生命周期分为收集、传输、存储、使用、删除、销毁6个环节,以“权责一致、目的明确、选择同意、最少够用、公开透明、确保安全、主体参与”的原则,设计安全保护策略。


01

收集


收集C3类别信息时,应使用加密等技术措施保证数据的保密性。


02

传输


通过公共网络传输时,C2、C3类信息应使用加密方式进行传输。


03

存储


C3类别信息应采用加密措施确保数据存储的保密性。未取得信息主体与账户管理机构的授权,金融业从业机构不得留存非本机构的C3类信息。


04

使用


1) 共享和转让:
C2类别中的支付账号及其等效信息在共享、转让时应当进行脱敏处理;应部署信息防泄漏监控工具,监控及报告个人金融信息的违规外发行为,对共享、转让的信息进行监控和审计。应执行严格的审核程序,并准确记录和保存个人金融信息共享和转让情况,应确保对共享和转让的信息及其过程可被追溯。
2) 删除与销毁:
个人金融信息主体要求删除个人金融信息时,金融机构应依据有关规定及与信息主体的约定予以响应。云环境下的有关数据清除也许依照JR/T0167-2018标准执行。


安全运行要求-重点内容


涉及C2、C3类别信息的Web应用应具有防篡改和防web攻击的措施;

要求处理个人金融信息相关的 Web 应用系统、组件及客户端软件上线前应进行安全评估


安全管理要求-重点内容


《规范》的安全管理要求共5大类10个子类,从安全准则、安全策略、访问控制、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安全事件处置五方面进行了安全管理要求。其中比较特殊的管理准则包括:


01

收集


应遵循最小化要求,收集信息的目的应与金融产品或服务有直接关联。应向个人金融信息主体明示收集与使用个人金融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和规则等,获得个人金融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


02

存储


应遵循最短时间要求,超过期限后,应对收集的个人金融信息进行删除或匿名化处理。


03

使用



境内收集的个人金融信息应在境内存储、处理和分析。


明朝万达通过提供贴合金融企业实际业务场景的、具备高可实施性的、集咨询、产品、运维一体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将《规范》要求进行技术性落地,满足监管的合规要求。

400-650-8968